众所周知,中原地带曾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,而南方地区则一直被视为蛮荒地带。可随着古代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,以及经济中心的南移,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越发重要。
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,必然能带动这里各方面的发展,比如教育。在清朝有这样一个省,它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。有多富裕,这里的赋税占到了全国总赋税的30%以上;每年的科举考试,这里的上榜人数就占了总人数的一半。
这个省份就江南省。江南省原为明朝南京周边地区,即南直隶,大约就是如今的江苏、安徽和上海部分地区,满清入关后改名江南省。满清入关后,随着各地反抗势力被扫除,统治者对全国行政区域有了更多的规划。
顺治二年,清军占领南京后,将南直隶改为江南省,改应天府为江宁府。令人感慨的是,当年朱元璋成这里为应天府,有顺应天命之意。而清廷改名江宁,则是被征服,从此江南安宁意思。
清廷将江南府多的省府设在了江宁府,设知府不设府尹,“掌印指挥、管屯指挥暂留,余指挥俱裁去,其卫所改为州县。”江南省设立不久,清廷又设立了两江总督。
江南省的面积太大,顺治即位不久,又设立管理江北政务的淮扬总督,后裁撤。种种迹象表明,清廷对江南省非常关注,而且担心这里出现反叛势力。直到顺治三年,“安徽”一词才开始出现,顺治帝将安庐池太巡抚改称安徽巡抚。
无论怎么做,清朝统治者对江南地区总是不放心,因此决定釜底抽薪,将江南省一分为二。一来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;二来防范未然,以防反叛势力利用该经济富庶的江南省,进而威胁满清的统治。
顺治十八年,清廷正式决定将江南省拆分为“江南左、右布政使司”。资料显示,江南省的分割实在康熙四年完成的。其中,安徽巡抚驻扎安庆,江苏巡抚苏州。对于清廷的这一决定,晚清著名学者魏源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价:
“今河南河北为一,而黄河之险失;今江南江北为一,而长江之险失;今湖南湖北为一,而洞庭之险失;今浙东浙西为一,而钱塘江之险失;淮东淮西,汉南汉北,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。”当年“天下英才,半数尽出江南”,如今安徽省和江苏省的差距却越来越大。
转载请注明:卫斯理博客 » 中国这个省份太强大了,被清廷一分为二!!